发布时间:2025-08-20 13:00:13 人气:
太阳能发电并联后电流会增大吗?
不能并联。
不建议并联,会损坏逆变器,当在标称电压一致时是允许的,只是必须要做适当的处理后才能使用。当并联时必须保证太阳能电池板之间不会发生内耗,这就需要在每个并联的电池板的一根输出线上串接防止逆流的二极管,二极管的规格跟串联的电池板的最大输出电流相关,处理会就可以并联使用了。
扩展资料:
并联就是头连头,尾连尾,同一种电池板并联N块 电流×N,电压不变。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有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主要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整个系统造价很高
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省去蓄电池,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
285w光伏组件与550w光伏组件接在同一逆变器内可以吗?
一般来说,可以将不同功率的光伏组件接在同一逆变器内,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逆变器的额定功率应该大于或等于所连接光伏组件的总功率,这样才能保证逆变器正常工作。
2. 为了保证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不超过逆变器的额定输入电压和电流,需要将光伏组件串联或并联,使其输出电压和电流符合逆变器的输入要求。
3. 不同功率的光伏组件在光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可能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不同,影响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如果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足够,而且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符合逆变器的输入要求,那么可以将285w和550w的光伏组件接在同一逆变器内。但是需要注意光伏组件的串并联方式和光伏系统的设计参数是否合适。
光伏电站并网验收检测哪些项目?
光伏电站并网验收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接地电阻测试
总接地点与大地间接地测试:确保总接地点与大地间的接地电阻合格,以满足安全要求。
各设备接地点与大地间接地测试:检查各设备接地点与大地间的接地电阻,确保接地良好。
接地连续性测试:测试组件与组件之间、组件与支架之间的接地连续性,包括相邻阵列间的组件边框、同一阵列的组件边框到支架部件、支架到接地网三组数据的测试。
光伏方阵绝缘电阻测试
汇流箱直流部分正负对地绝缘测试:确保汇流箱直流部分的正负对地绝缘合格。
汇流箱至直流柜间正负对地绝缘测试:检查汇流箱至直流柜间的正负对地绝缘,确保绝缘性能良好。
光伏组件检测
组件EL测试:对组件进行EL测试,查找并定位存在隐裂等缺陷的组件。
光伏组件性能测试:在辐照度条件(>700W/㎡)下,使用便携式组件功率测试仪对组件进行功率测量,查看组件功率衰减情况。
光伏组串性能测试:在相同辐照度条件下,使用便携式组串功率测试仪对组串进行IV曲线测量,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损耗。
组串极性测试:现场进行组串极性检查确认,验证光伏组串的正负极是否正确连接。
光伏组串电流测试:现场进行组串电流检查确认,验证光伏组串是否存在缺陷。
热成像扫描与电气连接检查
组件热成像扫描:使用便携式热成像仪,现场随机抽取光伏组件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检测组件是否存在异常发热。
电气连接热成像:同样使用便携式热成像仪,检查电器连接是否存在异常发热,确保电气连接的安全可靠。
线缆损耗测试
直流线损测试:现场对逆变器所连接组串的直流线缆进行直流损耗测试,分远中近三个位置进行测试。
交流线损测试:现场对并网点至逆变器交流侧的交流线缆进行交流损耗测试。
光伏系统效率与失配损失测试
光伏系统串/并联失配损失测试:现场测试光伏组串,分别对该组串内组件及该组串进行IV测试,评估串/并联失配损失。
光伏方阵效率测试:利用功率分析仪和便携式气象站,采集气象辐照数据和方阵输出功率,通过计算得出方阵发电效率。
逆变器效率测试:使用便携式电站综合分析仪,同步测试光伏组串输出平均直流功率和逆变器输出交流功率,计算光伏电站系统整体转换效率。
电能质量与系统效率评估
逆变器电能质量测试:使用便携式电能质量分析仪,在电站现场逆变器的输出并网点检测其输出交流电的电能质量,包括电压及波动、频率及波动、谐波、功率因数、三相不平衡度、闪变等。
系统效率测试:电站系统效率评估是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可行性的重要参考依据,其评估的准确性、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
其他评估项目
阵列间距遮挡损失评估:评估由阵列遮挡引起的发电损失。
组串的温升损失评估:评估光伏组串的温升损失,以了解其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以上检测项目确保了光伏电站并网后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的光伏电站规模和配置,以及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详细的检测计划和方案制定。
逆控一体机太阳能板是串联还是并联好
逆控一体机的太阳能板串联或并联选择,核心看电压适配和系统可靠性需求。
1. 串联方案的优势场景
• 适合匹配高电压设备需求:若逆控一体机需要较高的输入电压(如大型光伏系统),串联可提升总电压(电流不变),使其直接符合设备要求,避免因电压不足导致逆变器频繁保护停机。
• 减少长距离传输损耗:通过高压低电流传输,线损公式(Q=I²Rt)中电流平方关系会显著降低能量损失,特别适合太阳能板到控制器距离较远的场景。
2. 并联方案的优势场景
• 适合低压大电流设备:若逆控一体机允许低电压大电流输入(如小型离网系统),并联可在电压不变时叠加电流,快速满足负载的瞬时大功率需求(如电机启动)。
• 系统冗余更优:当某块太阳能板被遮挡或损坏时,并联结构中其他板仍能正常输出电流,总功率下降幅度较小,容错性显著高于串联(串联中单板故障会导致全组电流为零)。
3. 关键决策维度
• 设备参数匹配度:优先查看逆控一体机的输入电压范围,若其要求接近单块太阳能板电压,则选择并联;若需要多块板电压叠加才能达到,则选择串联。
• 光照稳定性评估:当环境存在频繁局部遮挡(如树木阴影)时,并联能最大限度减少系统瘫痪概率,城市阳台光伏系统多采用此法。
光伏电站系统效率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文深入解析了光伏系统效率(PR)这一重要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系统效率(PR)是指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效率,涉及太阳能电池的衰减、低压系统损耗、逆变器效率、变压器及电网损耗等多方面因素。PR的计算公式为PRT=ET/(Pe*hT),其中ET为T时间段内光伏电站上网电量,Pe为光伏组件标称装机容量,hT为T时间段内的峰值辐照小时数。
历史数据显示,自1980年代至2000年代,PR值在不同国家和时期有显著变化,从50%-75%发展至50%-90%。这一趋势表明,随着技术进步和设计优化,光伏系统的效率不断提高。
影响系统效率(PR)的因素包括组件功率衰减、串并联失配及阴影、电池组件温度系数损耗、灰层积雪遮挡损失、逆变器损耗、变压器损耗以及线损等。组件功率衰减要求选择高质量组件以减少第一年2%-3%的功率衰减。组件串并联失配和阴影损失可高达3%,需采取措施减少阴影影响。温度系数损耗通常在4%左右,需关注温度对发电量的影响。灰层积雪遮挡损失约为4%-6%,应定期进行清洁以保持系统效率。逆变器和变压器损耗分别在2%和3%左右,需选择高效设备以减少损耗。线损则在2%左右,需优化系统设计以降低损耗。
提高系统效率(PR)的方法包括优化组件选择、采用抗阴影设计、改进系统布局、选择高效逆变器和变压器、降低线损、合理设计支架等措施。此外,通过智能运维系统进行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尽管PR值越高意味着更高的发电量,但经济性和投资回报率也是客户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和经济效益。
两台大功率光伏逆变器能直接连接在一起吗?
不能直接将两台大功率光伏逆变器连接在一起。这是因为逆变器输出并联时,与电压源并联的要求相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电压相等。
2. 频率相同。
3. 相位相同。
4. 如果不是标准正弦波,要求波形相同。
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将会导致电流不均流,甚至可能损坏逆变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通过使用并网逆变器控制器或特定的并联逆变器系统来实现多台逆变器的并联运行。
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可以确保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相等、频率一致、相位相同,并且处理波形问题。而特定的并联逆变器系统则通过内部通讯和控制算法来协调各逆变器的输出,确保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逆变器并联操作时,必须确保所有逆变器处于相同的运行状态,避免因不同步或不匹配而导致的问题。此外,还需对逆变器的负载和运行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并联运行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直接将两台大功率光伏逆变器连接在一起是不可行的,必须通过特定的控制和协调措施,确保逆变器输出的电压、频率、相位以及波形等参数满足并联运行的要求。
值得收藏!巨全面的光伏发电系统计算公式整理!
在近年内,光伏系统因其自给自足与额外收益的特性,成为了企业和户用的热门选择。在构建光伏发电系统时,多种计算公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以下整理了一系列关于光伏发电系统计算的全面公式,旨在帮助安装者和潜在安装者进行准确计算。
首先,转换效率计算公式如下: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的值为1KW/㎡=100mW/cm²。
其次,充电电压计算公式为:Vmax=V额×1.43倍。
电池组件的并联与串联计算分别如下: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而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公式为: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
平均放电率计算公式为: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
负载工作时间的计算公式为: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
接着,蓄电池的相关计算包括: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以及蓄电池串联数与并联数的计算。
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包括组件功率、蓄电池容量的计算等,需考虑损耗系数与系统安全系数。
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为: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其中安全系数范围为1.1-1.4之间。
以峰值日照时数和两段阴雨天间隔天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包括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组件串联数、组件平均日发电量、两段连续阴雨天之间的最短间隔天数需要补充的蓄电池容量计算等。
光伏方阵发电量的计算公式为:年发电量=(kWh)=当地年总辐射能(KWH/㎡)×光伏方阵面积(㎡)×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计算光伏方阵的面积时,公式为:光伏组件方阵面积=年耗电量/当地年总辐射能×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太阳能辐射能量的转换涉及到单位换算,其中1卡(cal)=4.1868焦(J)=1.16278毫瓦时(mWh),1千瓦时(kWh)=3.6兆焦(MJ),其他单位间的换算也有相应系数。
蓄电池选型应满足:蓄电池容量≥5h×逆变器功率/蓄电池组额定电压。
电价计算公式为:发电成本价格=总成本÷总发电量,电站盈利公式有多种计算方式,涉及买电价格、发电成本价格和电站寿命范围内的工作时间等。
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在有无补贴的情况下有所不同,需根据投资总成本、补贴总额以及年发电量等因素进行计算。
最后,光伏方阵的倾斜角和方位角角度的计算公式也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其中倾斜角根据纬度变化,方位角与时间、经度相关。
光伏的20个计算公式
以下是光伏领域的20个计算公式:
转换效率计算公式:
η = Pm / (A × Pin)
η:转换效率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
A:电池片面积
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1KW/㎡=100mW/cm²)
充电电压计算公式:
Vmax = V额 × 1.43
Vmax:充电电压
V额:额定电压
电池组件串并联计算:
并联数 = 负载日平均用电量 / 组件日平均发电量
串联数 = (系统工作电压 × 1.43) / 组件峰值工作电压
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基础):
蓄电池容量 = 负载日平均用电量 × 连续阴雨天数 / 最大放电深度
平均放电率计算公式:
平均放电率 = (连续阴雨天数 × 负载工作时间) / 最大放电深度
负载工作时间计算公式:
负载工作时间 = ∑(负载功率 × 负载工作时间) / ∑负载功率
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扩展):
蓄电池容量 = 负载平均用电量 × 连续阴雨天数 × 放电修正系数 / (最大放电深度 × 低温修正系数)
蓄电池串联数 = 系统工作电压 / 蓄电池标称电压
蓄电池并联数 = 蓄电池总容量 / 蓄电池标称容量
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
组件功率 = (用电器功率 × 用电时间 / 当地峰值日照时数) × 损耗系数
损耗系数:取1.6~2.0
蓄电池容量 = (用电器功率 × 用电时间 / 系统电压) × 连续阴雨天数 × 系统安全系数
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
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
组件(方阵) = K × (用电器工作电压 × 用电器工作电流 × 用电时间) / 当地年辐射总量
K: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取276
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
方阵功率 = 5618 × 安全系数 × 负载总用电量 / (斜面修正系数 × 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
蓄电池容量 = 10 × 负载总用电量 / 系统工作电压
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
组件电流 = 负载日耗电量 / (系统直流电压 × 峰值日照时数 × 系统效率系数)
组件总功率 = 组件发电电流 × 系统直流电压 × 1.43
蓄电池组容量 = [负载日耗电量 / (系统直流电压 × 逆变器效率 × 蓄电池放电深度)] × 连续阴雨天数
以峰值日照时数和两段阴雨天间隔天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
蓄电池组容量 = 安全次数 × 负载日平均耗电量 × 最大连续阴雨天数 × 低温修正系数 / 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
组件串联数 = (系统工作电压 × 1.43) / 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压
组件日平均发电量 = 选定组件峰值工作电流 × 峰值日照时数 × 斜面修正系数 × 组件衰减损耗系数
补充的蓄电池容量 = 安全系数 × 负载日平均耗电量 × 最大连续阴雨天数
光伏方阵发电量的计算:
年发电量 = 当地年总辐射能 × 光伏方阵面积 × 组件转换效率 × 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 = K1 × K2 × K3 × K4 × K5
根据负载耗电量计算光伏方阵的面积:
光伏组件方阵面积 = 年耗电量 / (当地年总辐射能 × 组件转换效率 × 修正系数)
太阳能辐射能量的转换:
1千瓦时(kWh) = 3.6兆焦(MJ)
年峰值日照时数(根据辐射量单位换算)
蓄电池选型:
蓄电池容量 ≥ 5h × 逆变器功率 / 蓄电池组额定电压
电价计算公式:
发电成本价格 = 总成本 / 总发电量
电站盈利 = (买电价格 - 发电成本价格) × 电站寿命范围内工作时间
投资回报率计算:
无补贴:年发电量 × 电价 / 投资总成本 × 100% = 年回报率
有电站补贴:年发电量 × 电价 / (投资总成本 - 补贴总额) × 100% = 年回报率
有电价补贴及电站补贴:年发电量 × (电价 + 补贴电价) / (投资总成本 - 补贴总额) × 100% = 年回报率
光伏方阵倾角角度和方位角角度:
倾斜角(根据纬度确定)
方位角 = [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h制)-12] × 15 + (经度-116)
光伏方阵前后排间距:
D = 0.707H / tan [acrsin (0.648cosΦ - 0.399sinΦ)]
D:组件方阵前后间距
Φ:光伏系统所处纬度
H:后排光伏组件底边至前排遮挡物上边的垂直高度
这些公式涵盖了光伏系统设计、计算、选型及评估的多个方面,是光伏领域常用的计算工具。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