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3 05:10:07 人气:
微电网逆变器PQ控制_SIMULINK_模型搭建详解
微电网逆变器四大经典控制方式中,本文聚焦于PQ控制,具体探讨其SIMULINK模型搭建。PQ控制实质上是一种电流控制,其核心在于电压和频率由电网给定,通过电流控制确保输出功率稳定,实现恒功率控制。
控制流程示意图直观展示了PQ控制的运作原理。首先,通过功率环计算得到电流参考信号,进而利用电流环PI调节得到三相调制波,最后通过SPWM调制送至开关管,完成控制过程。在具体实现中,模型包括功率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
功率电路部分包含直流源、两电平变换器、LC滤波器以及电网及线路阻抗,采样输出电压电流信号,为后续控制提供数据。在控制电路部分,根据电压电流信号计算瞬时功率、电压锁相与坐标变换,功率指令引导电流参考信号产生,经过电流环PI调节得到三相调制波。SPWM发波环节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生成六路PWM脉冲信号。
仿真结果表明,PQ控制实现稳定输出,有功功率稳定在10kW,无功功率为0,准确跟踪给定信号。同时,输出电压电流信号表现良好,THD值仅为0.84%,满足电网小于5%的要求。
总结,通过SIMULINK搭建的微电网逆变器PQ控制模型,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SQG_SDU微信,共同探讨相关技术,共享学习成果。
电动车控制器是逆变器吗?
不是,电动车控制器采用双闭环控制系统,由于电流环存在,可以实现对电流的限幅,即可以保护电动车在处于各种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大电流输出值不会超出设定的电流限幅值,实现自动限流;
这样在任何运行情况下,蓄电池均不会出现超过设定值电流的放电过程,保证了蓄电池的安全。另外由于双闭环的配合作用,可以使电机实现最理想的启动过程和加速过程;
使蓄电池的电流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可以增加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里程。
扩展资料:
技术开发
在传统的控制单元开发流程中,通常采用串行开发模式,即首先根据应用需要,提出系统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功能定义,然后进行硬件设计,使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进行面向硬件的代码编写,随后完成软硬件和外部接口集成,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标定。
整车控制器,尤其是纯电动车控制器,其整车控制器研发多采用V模式开发流程。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并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根据应用需要明确控制器应该具有的功能,为硬件设计提供基础;然后基础Matlab建立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离线仿真,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设计和验证控制策略。
参考资料:
阻抗建模、验证扫频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包含锁相环电流环)(Simulink仿真实现)
并网逆变器序阻抗扫描与稳定性分析,结合锁相环与电流环,是新能源变流器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Simulink仿真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方法。
首先,概述了逆变器序阻抗扫描的关键步骤,包括阻抗建模与验证,以及扫频法的应用。通过设置扫描范围与点数,可以准确评估逆变器在不同电网条件下的性能。程序附带详尽注释,确保代码清晰易懂,包含阻抗建模与扫频两个部分。
进一步,提供了在线讲解,演示如何高效使用仿真程序,一次可扫描五个点,实测30个点仅需2到5分钟。仿真结果包括Nyquist奈奎斯特曲线,为分析提供直观数据支持。
稳定性分析采用序阻抗方法,理论与仿真结果一致。然而,在考虑电网阻抗影响的电流环路分析(dq阻抗)时,遇到特定问题。例如,当电网阻抗为10mH时,仿真显示不稳定现象,序阻抗判定同样不稳定。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运行结果显示,特定条件下逆变器稳定性受到挑战。针对此现象,后续研究可深入探讨电流环路设计与优化,以提高逆变器在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参考文献部分,引用了李杨和伍文华的研究,进一步支持本文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文章中提及的引用会确保准确性与合法性。
最后,为确保学术诚信,引用来源均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如发现任何不妥之处,请随时联系作者,以便及时修正。
并网逆变器的VSG/PQ控制及其平滑切换方法
并网逆变器的VSG/PQ控制及其平滑切换方法如下:
VSG与PQ控制简介: VSG控制:电压源型发电机控制能增加系统频率惯性,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 PQ控制:功率因数控制因缺乏频率惯性和阻尼,难以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但适用于特定的功率输出需求。
平滑切换方法: 统一电流环指令值:VSG控制通过电路模拟器模型实现输出变量电流环指令值与PQ控制方式的统一,为平滑切换奠定基础。 控制切换前后的电流环指令值和调制波相位:通过精确控制切换前后的电流环指令值和调制波相位,确保两种控制方式在切换过程中的平滑过渡。 反推求解PI控制器积分初值:针对幅度、频率和相位的同步控制,通过反推求解PI控制器的积分初值,确保切换瞬间调制波的连续性,避免相位突变引起的电能质量波动。
具体切换过程: VSG到PQ的切换: 采样切换前VSG实际输出功率作为PQ控制的目标功率参考值,保证幅度一致性。 通过反推求解PI控制器的积分值,确保切换瞬间电流指令值和调制波的平滑切换。 PQ到VSG的切换: 采用切换前的电流环指令值作为VSG控制的初始值,实现相位的平滑过渡。 通过计算得到切换时刻VSG控制的电动势,确保切换后的运行过程中电流指令值的稳定。
意义: 实现了VSG与PQ控制的平滑切换,有效减小了控制方式转换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提高了并网逆变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和效率,为逆变器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为什么逆变器双环控制电压环输出是电流,电流环输出是电压?
研究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理解其电压环与电流环输出的本质,需关注这两本书的内容。
并网逆变器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电网间的桥梁,其控制技术至关重要。本书系统介绍并网逆变器的基础理论与控制策略,详细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控制方法。针对电能质量问题,提出定制补偿控制技术;针对多台逆变器协同运行,设计协调控制技术;针对电网惯性缺失,实现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面对谐波谐振问题,重塑输出阻抗。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是另一重点。书本涵盖LCL滤波器设计、磁集成和阻尼方法,特别针对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的LCL型逆变器,提出设计方法以抑制电网电压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对于数字控制LCL型逆变器,揭示控制延时影响,并提出闭环参数设计方法。
深入掌握这两本书的知识,将使逆变器控制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应对各种技术挑战。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