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4 10:10:17 人气:
谁能介绍几本电子方面实用的书籍还有关于变压器、逆变器的原理和电路的书籍
《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
《电子技术》—王文华
《数字电子技术 》—张明莉
《电机与变压器 》—许玉玉
《变压器试验技术大全》—贺以燕
《变压器计算 》—陈琴生
《稳压变压器 》—张广明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罗玉峰
《电力电子器件与变流技术问答 》—陈哲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潘孟春
《电力电子技术》—温淑玲
《通信电源 》—漆逢吉
《UPS供电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王其英
《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 》—陈坚
光伏发电逆变器工作原理
光伏发电逆变器工作原理;逆变器的直接功能是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为交流电能,逆变装置的核心,是逆变开关电路,简称为逆变电路。该电路通过电力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来完成逆变的功能。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通断,需要一定的驱动脉冲。这些脉冲可能通过改变一个电压信号来调节。产生和调节脉冲的电路,通常称为控制电路或控制回路。光伏发电逆变器的特点是转换效率高启动快,安全性能好,产品具备短路,过载,过/欠电压超温5种保护功能。
扩展资料
逆变器不仅具有直交流变换功能,还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太阳电池性能的功能和系统故障保护功能。归纳起来有自动运行和停机功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防单独运行功能(并网系统用)、自动电压调整功能(并网系统用)、直流检测功能(并网系统用)、直流接地检测功能(并网系统用)。
在选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用的逆变器时应注意,应具有足够的额定输出容量和负载能力。应具有较高的电压稳定性能。在各种负载下具有高效率或较高效率。应具有良好的过电流保护与短路保护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伏逆变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逆变器
光伏逆变器原理是怎样?了解的麻烦告诉下!
光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全控型光伏逆变器工作原理:为通常使用的单相输出的全桥逆变主电路,交流元件采用IGBT管Q11、Q12、Q13、Q14,并由PWM脉宽调制控制IGBT管的导通或截止。当逆变器电路接上直流电源后,先由Q11、Q14导通,Q1、Q13截止,则电流由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经Q11、L或感、变压器初级线圈图1-2,到Q14回到电源负极当Q11、Q14截止后,Q12、Q13导通,电流从电源正极经Q13、变压器初级线圈2-1电感到Q12回到电源负极。此时,在变压器初级线圈上,已形成正负交变方波,利用高频PWM控制,两对IGBT管交替重复,在变压器上产生交流电压。由于LC交流滤波器作用,使输出端形成正弦波交流电压。当Q11、Q14关断时,为了释放储存能量,在IGBT处并联二级管D11、D12使能量返回到直流电源中去。
光伏逆变器是能够将光伏太阳能板锁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成为市电频率交流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光伏逆变器是光伏阵列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平衡(BOS)之一,可以配合一般交流供电的设备使用。太阳能逆变器有配合光伏阵列的特殊功能,例如最大功率点追踪及孤岛效应保护的机能。
太阳电池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直流电,然而以直流电形式供电的系统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日光灯、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均不能直接用直流电源供电,绝大多数电动机械也是如此。此外,当供电系统需要升高电压或降低电压时,交流系统只需加一个变压器即可,而在直流系统中升降电压的技术就要复杂得多了。因此,除直接使用直流电源的通信、气象等特殊用户外,在供应生产生活用电的光伏发电系统中都需要配备光伏逆变器。
光伏逆变器原理
光伏逆变器
光伏逆变器是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 其是光伏阵列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平衡之一,可以配合一般交流供电的设备使用。它有配合光伏阵列的特殊功能,例如最大功率点追踪及孤岛效应保护的机能。
中文名
光伏逆变器
又称
电源调整器
分为
独立型电源用、并网用
整流电路
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
平衡压差
蒲微防水透气阀
简介
通常,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与之相对应,把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设备或逆变器。
如上所述,逆变器有多种类型,因此在选择机种和容量时需特别注意。尤其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太阳电池容量和蓄电池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工作原理
光伏逆变器由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构成,升压回路主要用于将直流电压升压至逆变器输出所需直流电压,逆变桥式回路主要用于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压转换为固定频率的交流电压。因此,经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完成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点的功能。
发展
2005至201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由10.7亿美元增至7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3%。欧洲、亚太地区及北美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光伏逆变器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国内光伏逆变器与欧美企业相比,在价格、成本方面均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比如2012年SMA所销售逆变器产品的平均价格和平均成本分别为0.19欧元/W、0.15欧元/W,阳光电源则分别为0.69元/W、0.46元/W。另外随着太阳能逆变器产业不断发展,可观察到太阳能逆变器出现与模块品牌或系统品牌结合的现象。且大厂不断加强在各地市场布局,不管是透过代理商进入市场或在当地设工厂。而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加入太阳能逆变器产业,预期制造商与经销商的毛利将逐渐降低。——(201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价格指数浅析)
目前,光伏逆变器产品价格将进入平缓的下降期,预计到2014年底将下降至0.4元/W,2015年底将跌破0.4元/瓦,在价格继续下滑的背后,预计2014年光伏逆变器收入增长7%至102亿美元。
据《2013-2017年全球光伏逆变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仅20MW,到201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约520MW,是2009年228MW装机量的2倍多。2011年我国新增装机量达到2.9GW,在全球排名第四。
前瞻网预计,2015年我国光伏逆变器需求量将达到5.0GW,2020年将达到10GW。
在我国“十一五”期间,诸如逆变器等光伏发电配套设备多处在研发和创新阶段,较少受到政策关注。“十二五”时期,光伏发电市场的趋势是向全产业链发展,晶硅、组件以外的配套设备将受到市场与政策的进一步关注,发改委将逆变器列入指导目录鼓励类,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2010年,我国光伏并网容量达500兆瓦,逆变器市场在5亿元左右。目前,“十二五”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大幅上调到10GW,较之前公布的目标翻了一番。假设这些装机全部并网,按照1元/瓦造价计算,预计到2015年,国内逆变器市场将达到100亿元。
随着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光伏逆变器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光伏逆变器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光伏逆变器行业中的翘楚![2]
光伏逆变器是电力电子技术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应用,行业技术水平和电力电子器件、电路拓扑结构、专用处理器芯片技术、磁性材料技术和控制理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3]另外,功率等级在200 瓦~500 瓦的微型逆变器,可方便地在幕墙、窗台、小型屋面上使用,在最近几年也成为一个细分市场热点。组串型光伏逆变器单相产品以升压电路+单相无变压器拓扑结构为主;组串型光伏逆变器三相产品以升压电路+三相三电平无变压器拓扑结构为主;电站型光伏逆变器以三相桥式电路拓扑为主,同时包括无变压器和有变压器两类。光伏逆变器重点关注以下技术指标:高效率: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寿命周期内发电量的多少。
根据产品型号的不同,国际一流品牌的产品的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8%以上。长寿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0 年左右,所以要求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寿命需要达到较高水平。高可靠性:光伏逆变器发生故障将会导致光伏系统停机,直接带来发电量的损失,所以高可靠性是光伏逆变器的重要技术指标。宽直流电压工作范围:因为单块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直流电压比较低,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多块串联,得到一个较高的直流电压,再进行多组并联后输入到光伏逆变器。由于不同功率、不同电压的光伏电池、不同的串并联方案组合,要求对同一规格的光伏逆变器能够适应不同的直流电压输入。所以,光伏逆变器具有越宽的直流电压工作范围,就越能适应客户的实际应用需求。
符合电网并网要求:各国电网对于接入电网的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并网电流谐波、注入电网直流分量、电网过欠压时保护、电网过欠频时保护、孤岛保护等。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接入,对电网的运行、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电网提出了如低电压穿越、无功补偿、储能等新要求。
谁有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第2版),帮忙找一下书籍百度网盘资源呗!
我这有资源 可以看下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第2版)/s/1Cv7vxFGuL1WPiTnMcHRYXApwd=1234提取码:1234本书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理论为基础,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并网逆变控制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太阳电池技术、光伏并网系统的体系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阳光跟踪聚集技术、光伏并网系统的低电压穿越及相关标准等内容,为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系统集成的目录
第1章 太阳能资源1.1 太阳能利用的必要性与利用方式
1.2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
1.3 衡量太阳辐射的指标
1.3.1 辐照度
1.3.2 光谱强度分布
1.3.3 直射辐射(直射光/平行光)与散射辐射(散射光)
1.4 影响接收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
1.4.1 大气质量数AM(Air.Mass)与纬度
1.4.2 AM1.5 标准光谱
1.4.3 接收面朝向
1.4.4 追踪太阳机制
1.5 世界与中国的太阳辐照分布
参考文献
第2章 光伏发电原理与光伏电池
2.1 光伏技术基本原理
2.1.1 光生伏特效应
2.1.2 本征半导体、P型、N型半导体
2.1.3 P.N结
2.1.4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转换效率
2.2 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2.2.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2.2.2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2.3 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
2.3.1 硅基薄膜电池
2.3.2 铜铟镓硒
2.3.3 碲化镉
2.4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
2.4.1 染料敏化电池(Dye.Sensitized.Solar.Cell,DSSC)
2.4.2 有机光伏电池(Organic.Photovoltaic,OPV)
2.4.3 量子点电池
2.5 Ⅲ.Ⅴ族多结电池与聚光光伏
2.5.1 Ⅲ.Ⅴ族多结电池
2.5.2 Ⅲ.Ⅴ族多结聚光电池
2.6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3章 光伏组件
3.1 晶体硅光伏组件
3.1.1 电池连接方式
3.1.2 组件构成
3.1.3 组件特性与参数
3.2 薄膜光伏组件
3.2.1 电池连接方式
3.2.2 组件构成
3.2.3 组件特性与参数
3.3 聚光光伏组件
3.3.1 组件构成
3.3.2 组件特性与参数
参考文献
第4章 光伏发电系统
4.1 光伏发电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
4.2 光伏发电系统的类型
4.2.1 并网与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4.2.2 地面光伏系统及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
4.3 自发自用的建筑屋顶分散式光伏发电系统
4.3.1 工程安装
4.3.2 资金投入与回报
4.3.3 社会效益
4.3.4 潜在经济效益
4.3.5 推广自发自用分散式屋顶光伏系统
4.4 光伏发电成本
4.4.1 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构成
4.4.2 均化发电成本(Levelized.Cost.of.Electricity,LCOE)
4.5 光伏系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光伏系统的设计
5.1 光伏系统容量与发电量的设计计算
5.1.1 系统设计思路、步骤与内容
5.1.2 与设计相关的因素与技术条件
5.1.3 方阵倾角的选择
5.1.4 日照与阴影分析
5.1.5 系统装机容量、发电量计算方法
5.2 光伏系统的结构设计
5.2.1 确定光伏电站现场布置
5.2.2 光伏组件强度、重量与尺寸
5.2.3 方阵基础与支架设计
5.2.4 配电房安排
5.3 光伏系统的电气设计
5.3.1 直流汇流箱的配置
5.3.2 逆变器的选型
5.3.3 交直流配电柜设计
5.3.4 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
5.3.5 蓄电池组的设计
5.4 并网接入设计
参考文献
第6章 光伏逆变器
6.1 逆变器的定义与分类
6.1.1 逆变器的定义
6.1.2 逆变器的分类
6.1.3 逆变器的发展前景
6.2 光伏逆变器
6.2.1 光伏逆变器的分类
6.2.2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6.2.3 国内外逆变器发展现状
6.3 光伏离网逆变器
6.3.1 额定输出容量
6.3.2 输出电压稳定度
6.3.3 整机逆变效率
6.3.4 过载保护功能
6.3.5 设备启动性能
6.4 光伏并网逆变器
6.4.1 最大功率跟踪
6.4.2 防孤岛效应
6.4.3 自动运行与停机功能
6.4.4 自动电压调整
6.4.5 直流检测
6.5 逆变器制作及其使用维护
6.5.1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6.5.2 逆变器制作过程
6.5.3 逆变器的操作使用与维护检修
参考文献
第7章 光伏发电储能装置
7.1 铅酸蓄电池
7.1.1 铅酸蓄电池简介
7.1.2 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参数
7.1.3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7.1.4 胶体蓄电池
7.2 其他储能电池与器件
7.2.1 镍镉电池
7.2.2 镍氢电池
7.2.3 锂离子电池
7.2.4 超级电容器
7.3 蓄电池充放电控制与管理
7.3.1 光伏控制器的分类与电路原理
7.3.2 光伏控制器的性能特点与技术参数
7.3.3 光伏控制器的选型配置
参考文献
第8章 其他电气设备与部件
8.1 直流侧设备
8.1.1 汇流箱
8.1.2 直流配电柜
8.1.3 离网控制器
8.1.4 储能蓄电池
8.1.5 光伏电缆
8.1.6 其他元器件
8.2 交流侧设备
8.2.1 交流配电柜
8.2.2 防逆流元件
8.2.3 交流防雷元件
8.2.4 配电盘
8.2.5 单向电能表(发电与用电)
8.2.6 干式变压器
8.3 并网监控系统设计
8.3.1 监控主机
8.3.2 网络版监控软件
8.3.3 系统调度
8.3.4 系统通信
8.3.5 谐波控制
参考文献
第9章 光伏追日系统
9.1 光伏追日系统的类型
9.2 光伏追日系统对组件“有效”效率的影响
9.2.1 采用追日系统的平板光伏组件
9.2.2 聚光光伏组件
9.3 光伏追日系统的工作原理
9.3.1 光伏追日系统的组成
9.3.2 简单追日机制示例
9.3.3 光伏追日系统的设计示例
9.4 光伏追日系统的技术参数
9.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对日单轴自动跟踪装置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光伏电站的施工、检测与维护
10.1 光伏电站施工
10.1.1 方阵基础及其光伏发电系统施工
10.1.2 配电设备及其设备之间线缆施工
10.1.3 防雷接地及其监控检测系统施工
10.2 光伏系统检测及其检测仪器
10.2.1 设备外观检查
10.2.2 设备性能测试
10.2.3 光伏方阵绝缘电阻的测量
10.2.4 逆变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
10.2.5 接地电阻测量
10.2.6 绝缘电阻测量
10.2.7 电能质量与并网保护装置测试
10.3 光伏电站管理维护
10.3.1 建立光伏电站的管理体系
10.3.2 光伏电站维护管理的基本内容
10.3.3 光伏电站日常管理的制度
参考文献
第11章 光伏发电系统效益与运营模式
11.1 光伏发电的效益
11.1.1 综述
11.1.2 经济成本
11.1.3 减排效益
11.1.4 社会效益
11.1.5 能量回报
11.2 光伏发电市场的政策扶持
11.2.1 国外光伏发电扶持政策
11.2.2 国内光伏发电政策
11.3 并网光伏系统开发模式
11.3.1 地面并网光伏电站
11.3.2 分散式并网光伏系统
11.4 并网光伏系统的运营模式
11.4.1 上网电价(FIT)模式
11.4.2 节能表现协议(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EPC)
11.4.3 电力购买协议(PPA)
11.5 离网光伏系统开发与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第12章 中国光伏市场与政策
12.1 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现状
12.1.1 “光伏大国”
12.1.2 “两头在外”
12.1.3 “突围之路”
12.1.4 国内光伏市场发展历程
12.1.5 上网电价——特许招标
12.2 市场前景预测
12.2.1 我国太阳能市场潜力
12.2.2 世界太阳能市场发展
12.2.3 中国太阳能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12.3 适合中国国情的光伏政策
12.3.1 中国能源现状与经济转型概述
12.3.2 观念转变
12.3.3 政策的可行性、科学性
12.3.4 国内光伏政策的现状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13章 光伏发电的其他应用
13.1 太空光伏发电站
13.1.1 微波输电的发展史
13.1.2 微波输能的基本原理
13.1.3 SSPS计划的由来
13.1.4 SSPS计划的原理
13.1.5 太空光伏电站的技术与经济问题
13.2 电动车光伏充电站
13.2.1 电动车充电站的基本原理
13.2.2 光伏充电站设计
13.2.3 电动车光伏充电站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第14章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实例
14.1 深圳福田园博园1MWP光伏屋顶并网电站
14.1.1 项目安装地情况
14.1.2 环境与资源情况
14.1.3 光伏电站方案描述
14.1.4 光伏电站主要设备
14.1.5 环保效益
14.1.6 社会效益
14.1.7 经济效益
14.2 内蒙古乌海科技馆50kWP光伏屋顶并网电站
14.2.1 项目安装地情况
14.2.2 环境与资源情况
14.2.3 光伏电站方案描述
14.2.4 光伏电站主要设备
14.2.5 环保效益
14.2.6 社会效益
14.2.7 经济效益
14.3 深圳市宝安区新湖中学4.32kWP光伏地面离网电站
14.3.1 项目安装地情况
14.3.2 光伏电站方案描述
14.3.3 光伏电站主要设备
14.3.4 环保效益
14.3.5 社会效益
14.3.6 经济效益
14.4 杭州万轮科技创业中心5.12kWP光伏屋顶并网电站
14.4.1 项目安装地情况
14.4.2 环境与资源情况
14.4.3 光伏电站方案描述
14.4.4 光伏电站主要设备
14.4.5 环保效益
14.4.6 社会效益
14.4.7 经济效益
14.5 巩义市青龙山庄50kWP地面光伏并网电站
14.5.1 项目安装地情况介绍
14.5.2 环境与资源情况
14.5.3 光伏电站方案描述
14.5.4 光伏电站主要设备
14.5.5 环保效益
14.5.6 社会效益
14.5.7 经济效益
附录1 “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
附录2 关于做好2010年金太阳集中应用示范工作的通知
附录3 第二批光伏特许权招标结果公告
附录4 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5 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关键设备入围企业目录
附录6 2010年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目录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