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7 14:50:19 人气:
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的目录
电力电子新技术系列图书序言前言
第1章 绪论
1.1PWM整流器概述
1.2PWM整流器研究概况
1.3本书内容概述
第2章 PWM整流器的拓扑
结构及原理
2.1基本原理及分类
2.1.1PWM整流器原理概述
2.1.2PWM整流器的分类及拓扑
结构
2.2电压型PWM整流器(VSR)
PWM分析
2.2.1单相VSR PWM分析
2.2.2三相VSR PWM分析
2.3电流型PWM整流器(CSR)
PWM分析
2.3.1单相CSR PWM分析
2.3.2三相CSR PWM分析
第3章 电压型PWM整流器
(VSR)
3.1三相VSR的建模及动、静态
分析
3.1.1三相VSR一般数学模型
3.1.2三相VSR dq模型的建立
3.1.3三相VSR dq模型的动、
静态分析
3.2三相VSR控制系统设计
3.2.1电流内环控制系统设计
3.2.2电压外环控制系统设计
3.2.3VSR交流侧电感的设计
3.2.4VSR直流侧电容的设计
第4章 VSR电流控制技术
4.1VSR间接电流控制
4.1.1三相VSR静态间接电流
控制
4.1.2三相VSR动态间接电流
控制
4.2VSR直接电流控制
4.2.1固定开关频率PWM电流
控制
4.2.2滞环PWM电流控制
4.3影响三相VSR电流控制要素
分析
4.3.1三相VSR网侧电流的时域
描述
4.3.2PWM开关死区的效应及
影响
4.3.3三相VSR直流电压对网侧
电流波形的影响
4.4VSR输出直流分量和共模
电流的抑制
4.4.1VSR输出直流分量的
抑制
4.4.2非隔离型VSR中共模
电流的抑制
第5章 VSR空间矢量PWM
(SVPWM)控制
5.1SVPWM一般问题讨论
5.1.1三相VSR空间电压矢量
分布
5.1.2空间电压矢量的合成
5.1.3SVPWM与SPWM控制的
比较
5.1.4VSR空间电压矢量的几何
描述
5.2三相VSR空间电压矢量
PWM(SVPWM)控制
5.2.1基于不定频滞环的
SVPWM电流控制
5.2.2基于定频滞环的SVPWM
电流控制
5.2.3跟踪指令电压矢量的
SVPWM电流控制
第6章 VSR并网控制策略
6.1VSR并网控制概述
6.2基于电流闭环的矢量控制
策略
6.2.1概述
6.2.2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
控制(VOC)
6.2.3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矢量
控制(VFOC)
6.3直接功率控制(DPC)
6.3.1瞬时功率的计算
6.3.2基于电压定向的直接功率
控制(VDPC)
6.3.3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直接
功率控制(VFDPC)
6.4基于LCL滤波的VSR控制
6.4.1概述
6.4.2无源阻尼法
6.4.3有源阻尼法
6.4.4基于LCL滤波的VSR中
滤波器设计
6.5单相VSR的控制
6.5.1静止坐标系中单相VSR的
控制
6.5.2同步旋转坐标系中单相
VSR的控制
第7章 三相VSR的其他控制
策略
7.1无交流电动势、电流传感器的
三相VSR控制
7.1.1无交流电动势传感器的
三相VSR控制
7.1.2无交流电流传感器的三相
VSR控制
7.2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
控制
7.2.1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
基本问题
7.2.2电网不平衡时的三相VSR
控制
第8章 电流型PWM整流器
(CSR)的建模及控制
8.1三相CSR建模
8.1.1三相CSR一般数学模型的
建立
8.1.2三相CSR dq模型的
建立
8.1.3三相CSR dq模型的
改进
8.2三相CSR dq模型的动、静态
分析
8.2.1三相CSR dq等效电路
描述
8.2.2三相CSR静态特性分析
8.2.3三相CSR动态特性分析
8.3三相CSR PWM信号发生
技术
8.3.1三值逻辑PWM信号
发生
8.3.2三值逻辑空间矢量PWM
信号发生
8.3.3三相CSR PWM电流利用率
讨论
8.3.4低电压应力三值逻辑PWM
信号发生
8.4电流型PWM整流器(CSR)
控制系统设计
8.4.1单相CSR控制系统设计
8.4.2三相CSR控制系统设计
8.4.3三相CSR主电路参数
设计
第9章 PWM整流器中的锁
相环技术
9.1锁相环技术概述
9.2基本锁相环的结构与原理
9.2.1过零鉴相法——基本开环
锁相法
9.2.2乘法鉴相法——基本闭环
锁相法
9.3三相锁相环技术
9.3.1单同步坐标系软件锁
相环
9.3.2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单同
步坐标系软件锁相环
9.3.3基于双同步坐标系的解耦
软件锁相环
9.3.4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的
软件锁相环
9.4单相软件锁相环技术
9.4.1基于单相变量的单相锁
相环方案
9.4.2基于两相正交变量的单相锁相环方案
9.5锁相环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第10章 PWM整流器应用
10.1高功率因数整流器
(HPFR)
10.1.1概述
10.1.2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最优
控制
10.2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10.2.1概述
10.2.2SVG非线性解耦控制
10.3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10.3.1概述
10.3.2谐波检测
10.3.3采用滑模控制的APF
电流控制策略
10.4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
10.4.1概述
10.4.2UPFC控制系统设计
10.5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10.5.1概述
10.5.2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
控制
10.5.3风力发电机并网及其控制
参考文献
光伏逆变器
CLARKE 变换
首先是将基于3 轴、2 维的定子静止坐标系的各物理量变换到2 轴的定子静止坐标系中。该过程称为 Clarke 变换,
PARK 变换
此刻,已获得基于αβ 2轴正交坐标系的定子电流矢量。下一步是将其变换至随转子磁通同步旋转的 2 轴系统中。该变换称为Park 变换
在矢量控制中包括以下系统变换
从三相变换成二相系统Clarke 变换 直角坐标系的旋转(αβ静止)到(旋转d q) ,称为Park 变换反之为Park 反变换
关于park变换
从数学意义上讲,park变换没有什么,只是一个坐标变换而已,从abc坐标变换到dq0坐标,ua,ub,uc,ia,ib,ic,磁链a,磁链b,磁链c这些量都变换到dq0坐标中,如果有需要可以逆变换回来。
从物理意义上讲,park变换就是将ia,ib,ic电流投影,等效到d,q轴上,将定子上的电流都等效到直轴和交轴上去。对于稳态来说,这么一等效之后,iq,id正好就是一个常数了。
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观察点已经从定子转移到转子上去,我们不再关心定子三个绕组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而是关心这个等效之后的直轴和交轴所产生的旋转磁场了。
Clarke变换将原来的三相绕组上的电压回路方程式简化成两相绕组上的电压回路方程式,从三相钉子A-B—C坐标系变换到两相定子α-β坐标系。也称为3/2变换。
但Clarke变换后,转矩仍然依靠转子通量,为了方便控制和计算,再对其进行Park变换变换后的坐标系以转子相同的速度旋转,且d 轴与转子磁通位置相同,则转矩表达式仅与θ有关。
id、iq可以通过对iA、iB、iC的Clarke变换(3/2变换)和Park变换(交/直变换)求得,因此id、iq是直流量。
求教dq变换。不要公式和抄的
回答有些晚了,希望对别人有帮助。dq变换是时代的产物。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一切都要手算的。拿定子三相的电机来说,如果加上2-pole的转子,那么描述磁通的方程就有四个。这就加大了计算的难度。所以克拉克同志为了简化这种计算,发明了alpha-beta变换,而帕克同志在此基础上改进出了dq变换。描述一个平面至少需要用两个方程是,而互相构成直角的电感又不存在互感,所以呢,就出现了这种两轴线的垂直坐标系。无论是几相电机,电流产生的磁通都可以看成一个平面,理所当然的用两个方程描述是最简单的了。还有那个0,是因为需要逆变换,从dq坐标系求出原来的量而假设出来的,没有什么物理意义。
.您好,麻烦问下,你那有光伏电站的施工规范,或者相关资料也行,能不能也给我发一份。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
GB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 概述和导则
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
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467-1998《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QB/DQ9466-88《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DL/T537-93《6~35kV箱式变电站定货技术条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 16836—199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 61727:2004,MOD)
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设备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
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 19939-200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SJ 11127-1997 光伏(PV)发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导则
GB 20513-2006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
GB 20514-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Q/SPS 22-2007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
EMC相关标准: 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干扰相关标准: 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监控相关标准: 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磁干扰相关标准: 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
GB/T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GB/T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
GB/T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4598.3-93 6.0 绝缘试验
JB-T7064-1993 半导体逆变器通用技术条件
请教高手一个问题,逆变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模型和框图是建立在三相坐标系中还是DQ双同步坐标系中?
你这里的逆变器容量 指的是它向电网输送的功率吧?这个没有关系,光伏逆变器前级有个升压电路,它将光伏板输出的低电压抬升到允许并网逆变的电压等级(也就是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压)。所以不管你光伏板电压多大,经过升压电路,逆变其直流侧电压都是固定的(三相逆变器700V左右)你这是做仿真,直流源的电压就和逆变器容量无关了。如果是实物就有关了
什么是交流电?
交流电指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流为零。
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不同于直流电,它的方向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并且直流电没有周期性变化。
直流电又称“恒流电”,是大小和du方向都不变的直流电恒定电流是指大小(电压高低)和方向(正负极)都不随时间(相对范围内)而变化,比如干电池。
脉动直流电是指方向(正负极)不变,但大小随时间变化。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