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0 16:10:12 人气:
深圳创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产品
创动科技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采用新一代美国模块化技术,具有稳定、高效、安全的特点。产品覆盖50-500KW全系列型号,具有成本领先、技术先进的特点,公司率先在产品上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先进的智能休眠技术,配合三电平控制、模块冗余备份、热插拔、DSP 控制等技术,使产品具有高效率、宽范围电压输入、高质量电能输出、高可靠性和快捷安装、易于维护等诸多优点,在提升光伏电站的运行稳定性和发电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投入成本,使产品能有效应用于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工程。车展观势 从博世/华为看到汽车智电时代
[汽车之家行业]“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是华为2020北京车展的参展口号。展馆另一边,跨国零部件巨头博世带来“多样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司,因为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演变而撞到了一起。
今年北京车展,有三家企业显得十分与众不同。他们分别是博世、华为与地平线:一家是国际零部件巨头,一家是中国品牌的骄傲,另一家则是被誉为全球“最值钱”的AI芯片独角兽。 在整个会展中心西边外侧展区,还有博格华纳、海纳川、万得集团、精进电动、华阳集团、亚太股份等中外知名零部件企业。汽车之家发布《车展观潮中国市场迎来真·多元时代?》,我们从新车角度看汽车行业大潮流。此篇,我们从零部件角度出发,看看本次车展中透露的新趋势。智能化:博世大象转身遇华为
作为零部件企业,博世与华为在本届车展中最为耀眼。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零部件供应商,和一家中国ICT(信息通信技术)跨界巨头,都在智能、网联、电动领域出牌,带来各项综合性解决方案。仿佛武侠小说中的“北乔峰与南慕容”,心心相惜又暗自较劲。 博世展示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自动驾驶技术、技术中立和电气化解决方案,以及互联化交通方案。其中,在智能化板块,博世展示了新一代传感器、域控制器、卫星定位智能传感器以及曲面显示屏,还有3D显示屏、数字钥匙等解决方案。『博世展台』
华为则通过一辆透明的模型车,分区域展示其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电动等方案。其中,华为展示的智能板块内容包括自动驾驶、传感器、车路协同以及云服务等,还有涉及网联功能的仪表屏、中控屏等。『华为展台』
博世与华为在智能化领域展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所“冲突”,比如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及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但是两者又有着不一样的出发点,博世以其在传统领域的制造优势见长,华为则更倾向于展示其软件、算法方面的优势。 博世正在经历转型。不久前,博世对外宣布将成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以整合软件和电子专长,统一为未来汽车架构提供软件密集型系统。从转型方向来看,博世正在不断增强软件方面的能力。 华为则是“软件定义汽车”下的集大成者。近年来,华为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智能汽车核心产品和生态中,从车载网络、计算平台与基础软件层切入汽车应用领域。在自动驾驶方面,华为提供MDC计算平台、操作系统AOS/VOS和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满足车端侧与云端自动驾驶大算力和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 博世与华为未来是否会有一战?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如此表示:“我们希望博世能够成为未来的华为,至少在中国是这样。”陈玉东表示,博世经历了134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无数的竞争与合作,“我们更希望在竞争合作中与华为共同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汽车智能化属性越发明显,智能网联等软性功能正成为增量零部件,华为从ICT领域杀入汽车领域,相信博世这样的传统零部件巨头,绝不会忽视增量零部件市场的潜力。当然未来会是竞争还是合作,需要交给未来市场进行选择。电动化:800V、多合一电驱与碳化硅
如果仔细观察北京车展有关电动化方面的技术,会听到800V、三合一、多合一、碳化硅等新名词。本届车展中,整车、零部件企业带来的各类电驱动方案是亮点之一。『RHIVA(莱茵动力)800V三合一(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变速箱)电驱动系统』
万得集团不久前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动力总成事业部,将其电驱动品牌RHIVA(莱茵动力)收入麾下,成为电驱动领域新玩家。本届车展上,RHIVA正式亮相。蒂森克虏伯800V电驱动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轻量化、高效率优势,在业内备受关注。博世展台现场负责人表示,“在比拼下一代电池的续航和充电速度两个特性之下,800V电驱系统会成为高端化需求的重要方向。” 电驱系统集成化也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电驱系统集成化也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本届车展上,精进电动展出了全新一代的三合一电驱动总成(EDM)。广汽新能源发布“两挡双电机四合一集成电驱”,将两个电机和控制器、减速器集成在一起。『广汽新能源“四合一”集成电驱』
华为则发布了一款多合一动力域解决方案,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永磁同步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及电源分配单元(PDU)六大部件,实现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深度融合,同时还实现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电驱动多合一集成化,已成为未来的潮流。『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
博世展示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备受关注。碳化硅功率器件与传统硅基材料产品相比,可以实现更高开关频率,保持较低能量损耗和较小芯片面积,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增加高达6%的续航里程。展会现场,博世展示了750V和1200V碳化硅MOSFET,应用于逆变器、DC/DC转换器以及电动/混动车辆的车载充电器中。芯片:汽车智电时代下的数字发动机
地平线是本届车展上的明星企业,是继博世、华为之后,第三家位于主场馆的零部件企业。众所周知,芯片关系智能电动汽车各方面性能,承载着精密、复杂、庞大的计算功能。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说:“未来的智能汽车就是一台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车载AI芯片是最核心的器件,是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 本届车展上,地平线发布新一代高效能车载AI芯片征程3,并推出升级版“天工开物”AI开发平台2.0,以及全新升级的Matrix智能驾驶环境感知解决方案。 车载芯片在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辅助、高级别自动驾驶及高精地图定位等多种场景都有广泛应用。通过使用场景我们就能感知芯片的重要性。比如,当我们乘坐车辆时,汽车可以检测乘客身体疲劳状态,然后自动调节空调、音乐等,让乘客获得良好的休息,承载感知、计算和执行功能,都需要车载AI芯片的深度参与。 从地平线车载AI芯片也可以看出中国芯片的水平。官方数据显示,征程3采用16纳米工艺,基于地平线自主研发的BPU2.0架构,AI算力达到5TOPS(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典型功耗仅为2.5W。横向对比来看,在结合算法优化后,计算性能等效于1/2个英伟达Xavier,超过德州仪器TDA4的2倍。『地平线车载AI芯片搭载长安UNI-T』
再从量产能力上来看,目前全球只有三家企业实现车规级AI芯片的前装量产,这三家企业分别是英特尔Mobileye、英伟达和地平线。总结:零部件企业是汽车智电时代的急先锋
零部件企业展台没有炫酷的新车,也没有气质不凡的礼仪**姐,来配合来来往往的摄影者拍照留念。但是,汽车向“新四化”进发的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在背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品前瞻性研发,智能化、电动化方案落地,都离不开这些零部件企业,他们是汽车智电时代的先锋队。这些企业也必将在“竞合”之中获得更大发展。(文/汽车之家李争光)不只于氢能汽车,盘点2019年国内外氢能应用最新突破
自2015年丰田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后,氢能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在氢能的应用方面,根据普氏能源(PlattsAnalytics)数据,2019年的氢气用途主要用于精炼(3850万吨)与制氨(3330万吨),还有475万吨用于其他用途,市场总需求共约7600万吨。除开传统的精炼与制氨用途,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均以氢燃料电池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中又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落地应用,因此造成了“提氢能必提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现象。国内各地发展氢能产业,也基本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体,示范应用几乎全部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能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大规模用于电力、石化、航空、航天、航海、石化、工业气体等等各种领域,是一个没有上限的产业,不应该只给民众留下一个“汽车”的单调印象。
氢云链整理了2019国内外在氢能应用上取得的应用突破,并简要介绍国外的氢能应用发展案例,希望能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氢能社会和氢能经济。首先是国内方面的应用。
储能电站
氢燃料电池与电力行业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储能项目近年来成为电网建设的热门方向,但国内已经建成或在建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几乎都是基于锂离子电池体系,燃料电池的身影并不常见,大容量氢燃料电池储能项目更是在2019年才实现了突破。
2019年8月,安徽省六安市1MW分布式氢能综合利用站电网调峰示范项目在金安经济开发区成功签约。该氢能源储能项目由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六安明天氢能公司合建,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0亩。该项目主要建设1MW分布式氢能综合利用站,是国内第一个兆瓦级氢能源储能电站。
氢能电站项目是电网调峰的新模式,是能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对氢能产业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已被国家电网列入2019年科技项目指南,在全国具有典型的示范宣传效应。
氢能自行车
共享模式有利于扩大产品应用规模,并同时降低消费者的体验成本。国内有厂商根据氢燃料电池目前成本高的特点,将共享经济模式使用在了氢能产业上,尝试通过共享氢能自行车推广氢能应用。
2019年10月,永安行正式推出氢能助力自行车。永安行氢能源助力自行车全车30公斤左右,续航总里程目前是60公里,未来将达到100公里,氢燃料加气3分钟左右完成。
12月20日,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部分体验者开放共享氢燃料电池助力车,据永安行介绍,这也是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助力车。
氢能摩托车
有自行车自然就有摩托车。2019年4月,摩托车巨头宗申动力广州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上展出了一款氢燃料电池摩托车发动机,但并未展出整车产品。截止目前,宗申动力仍未推出燃料电池摩托车整车产品
此外,在2020年1月,安徽省淮北市伯化氢能也推出了“氢风侠”氢能摩托车。在具体参数方面,最大功率800W,最高时速60km/h,加满氢气可以续航100公里,充满氢气只需15分钟,若采取换瓶方式,更换一个氢气罐只需30秒!
现氢能动力船舶
航运有典型长途、重载的特征,在船舶电动化上,氢能有独到的应用优势。近年来,国际上正在逐步加大对氢燃料电池船舶的应用研究
2019年12月,中船集团在展台举行了全国首台500KW级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首发仪式。据负责研发的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由船用燃料电池发电模块、船用燃料电池监控装置、船用有机液体制氢装置组成,每升有机液体可制氢50-80克、可靠性好、集成度高、补给便捷,适用于各类船型,补给时间小于1小时,可续航200-500公里。
“与储能量同样10MWh的锂电池方案相比,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重量从100吨减至30吨,占地面积从300平方米减至50平方米,补给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1小时,而成本基本持平。”该负责人在首发仪式上透露,以船长21米、航速8节、储能380KWh的新疆天池游船为例,采用该系统后续航力可达4小时。
氢能炼钢
2019年蒂森克虏伯启动了全球第一例氢能炼钢实践项目,标志着钢铁产业步入了新的时代。国内的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酒钢集团等钢铁企业在2019年都发布了氢能炼钢相关的规划,其中以宝武集团的“核能制氢+氢能冶金”最为令人瞩目,据了解,宝武集团已经初步确定了氢能炼钢的选址,不久将开展氢能炼钢的实践。
此外,河钢集团与特诺恩集团签订协议,携手发展氢能冶金,酒钢集团则成立了氢冶金研究院。国内氢能冶金领域将紧跟国际步伐。
氢能轨道车
11月29日,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源有轨电车——高明氢能源有轨电车上线仪式举行。据介绍,有轨电车的最高运行时速为70公里,最大载客量可达360人。线路初期配备了5辆有轨电车,车辆为100%低地板的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续航能力能达到100公里。此外,有轨电车每侧设置6个双开门,每列车安装6个储气瓶,储氢瓶额定工作压力为35MPa,储氢量为20千克。
天然掺氢
9月30日,国家电投2019年重点项目--朝阳可再生能源掺氢示范项目第一阶段工程圆满完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电解制氢掺入天然气项目,通过验证电力制氢和氢气流量随动定比掺混、天然气管道材料与氢气相容性分析、掺氢天然气多元化应用等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全面验证示范氢气"制取-储运-掺混-综合利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目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天然气管道掺氢规范和标准的空白。
氢能叉车
目前最大规模的移动燃料电池应用,并非乘用车、也并非客车或卡车,而是叉车。在美国,有超过2.6万台燃料电池叉车正在安全地运营,而国内在燃料电池叉车上仅有极少数的样品,市场上的产品更是空白。
2019年11月,清大股份与深圳汽航院在高交会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研究、技术需求、协同研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并成立全国首个“燃料电池智能叉车联合创新中心”。该中心将汇聚国内外高端燃料电池智能叉车产业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率先打造中国首款燃料电池智能叉车。
氢医疗仪器
氢医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得到医疗领域关注,至今全世界发表的有关氢医学论文已超过13000多篇,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先进医疗手段,日本厚生省在2016年已经认定氢医疗为先进的医疗手段B类进入医疗体系。
在CMEF2019上,展出了一台“氢氧气雾化机”,该设备将纯水电解产生氢氧混合气供人体吸入,对各类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辅助作用,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这是一台世界首创的氢氧气雾化机,具有体积小、产气量大的优势。氢分子医学落地到临床作为呼吸设备是中国人首先提出的,希望能够进入千家万户,为老百姓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设备厂商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目前,氢氧雾化机已经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批号,具备了在医疗机构也就是在医院中给住院患者使用的资格,并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上提供了支援。
除了上述的国内氢能方面的应用之外,在国外氢能应用也非常广泛,具体详情如下:
电动汽车充电器
2019年底,英国AFC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基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燃料电池(EVFC)充电器CH2ARGE。该方案将燃料电池产生的能量传输到EV充电器的逆变器,通过燃料电池将储存在现场储罐中的氢气用于为40kW电池充电,并将能量输送到电动车辆。
家用氢能锅炉
日本的家用天然气燃料电池锅炉已经应用多年,但家用氢能锅炉却迟迟未能投入使用。
2019年6月25日,世界上第一台氢动力家用锅炉将在荷兰Rozenburg的现实生活中投入运行。该锅炉由BDRThermea集团开发,BDR是智能热舒适解决方案的领先制造商,其愿景是开发和生产几乎不含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加热解决方案。
燃油加氢
在全球排放政策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存量庞大的内燃机减排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甲醇、生物乙醇等替代燃料解决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其推广情况并不十分理想。2019年,福特又退出了一个新的替代燃料方案,即使用加氢处理的植物油(HVO,HydrotreatedVegetableOils)。目前,福特已经批准在欧洲一些全顺面包车中使用加氢处理的植物油(HVO)。
液氢运输船
12月11日,日本川崎重工发布消息称,全球首艘液氢运输船从该公司位于日本神户港的船厂下水。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运输液化氢的海上运输船,其技术将极大地扩大绿色能源的货运能力。该运输船命名为“SUISOFRONTIER”。全长116米,总吨位约8000吨。计划2020年秋季前后竣工。
海上风电制氢
基于Q13a平台的PosHYdon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由荷兰多家企业、机构共同承担,以促进减排事业,在北海建立新的能源模式。NeptureEnergy的Q13a平台是荷兰北海首座完全电气化的油气平台,在PosHYdon项目中将被改造为制氢平台。集装箱式的制氢设备体积很小,绝大多数海上平台都可以容纳。目前阶段,平台电力暂时由陆地上的电网通过海缆连接供应(并按波动的海上风电发电量来模拟),未来将改由附近的海上风电场供应。
氢能小区
丰田汽车在即将开幕的202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前夕表示,丰田汽车公司将在日本富士山脚下建造一座175英亩的氢燃料电池来建造一座“未来之城”。该开发项目将在一个封闭的工厂现场建造,称为“编织城市”(WovenCity)。建筑物将主要由木材制成,将使用传统的日本木工结合机器人生产,屋顶将被光伏板覆盖,以产生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
于此同时,工程咨询公司Arcadis,概念开发商LiveFree和Hoogeveen市政府宣布建设荷兰的第一个以氢气为基础能源的住宅区:范德文庭院(VanderVeen)。这个小区的16栋建筑将配备太阳能电池板,低温供暖系统和储氢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逆变电焊机什么牌子好
焊机较好的品牌有奥太、ESAB伊萨、米勒Miller、时代TIME、通用TAYOR。1、奥太
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逆变焊接设备制造企业。从2001年开始,连续7年,企业的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发展速度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其电焊机质量较好。
2、ESAB伊萨
伊萨焊接切割器材(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科尔法公司旗下,始于1904年,焊接产品与先进的切割系统领域供应商,其电焊机质量较好。
3、米勒Miller
1929年米勒电气制造公司成立于美国安普敦,具有八十多年的焊机制造技术。1993年正式加盟ITW集团并取得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典型的革新发明有:风洞技术应用,输入电压自适应技术,精确脉冲及波形控制技术等,其电焊机质量较好。
4、时代TIME
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初。它是由时代集团公司发起并联合清华紫光、联想集团、大恒集团、四通集团等公司共同创建的一个全新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逆变焊机、大型焊接成套设备、专用焊机及数控切割机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其电焊机质量较好。
5、通用TAYOR
上海通用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电焊机十大品牌,创立于1998年,参与焊接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集电焊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电焊机质量较好。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