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变器电路图,各图对应讲解齐全
逆变器是一种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池)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伏50HZ正弦波或方波)的装置。我们常见的应急电源,一般都是把直流电瓶逆变成220V交流的。简单来讲,逆变器就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装置。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逆变器电路图及相关介绍。
一、逆变器电路图及介绍
1、性能优良的家用逆变电源电路图
这种设计,材料易取,输出功率150W,本电路设计频率为300HZ左右,目的是缩小逆变变压器的体积、重量、输出波形方波。这款逆变电源可以用在停电时家庭照明,电子镇流器的日光灯,开关电源的家用电器等其他方面。这款逆变器较为容易制作,可以将12V直流电源电压逆变为220V市电电压,电路由BG2和BG3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推动,再通过BG1和BG2驱动,来控制BG6和BG7工作。其中振荡电路由BG5与DW组的稳压电源供电,这样可以使输出频率比较稳定。在制作时,变压器可选有常用双12V输出的市电变压器。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12V蓄电池容量。
2、高效率的正弦波逆变器电器图
该电路用12V电池供电。先用一片倍压模块倍压为运放供电。可选取ICL7660或MAX1044。运放1产生50Hz正弦波作为基准信号。运放2作为反相器。运放3和运放4作为迟滞比较器。其实运放3和开关管1构成的是比例开关电源。运放4和开关管2也同样。它的开关频率不稳定。在运放1输出信号为正相时,运放3和开关管工作。这时运放2输出的是负相。这时运放4的正输入端的电位(恒为0)总比负输入端的电位高,所以运放4输出恒为1,开关管关闭。在运放1输出为负相时,则相反。这就实现了两开关管交替工作。
当基准信号比检测信号,也即是运放3或4的负输入端的信号比正输入端的信号高一微小值时,比较器输出0,开关管开,随之检测信号迅速提高,当检测信号比基准信号高一微小值时,比较器输出1,开关管关。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电路翻转时比较器有个正反馈过程,这是迟滞比较器的特点。比如说在基准信号比检测信号低的前提下,随着它们的差值不断地靠近,在它们相等的瞬间,基准信号马上比检测信号高出一定值。这个“一定值”影响开关频率。它越大频率越低。这里选它为0.1~0.2V。
C3,C4的作用是为了让频率较高的开关续流电流通过,而对频率较低的50Hz信号产生较大的阻抗。C5由公式:50=算出。L一般为70H,制作时最好测一下。这样C为0.15μ左右。R4与R3的比值要严格等于0.5,大了波形失真明显,小了不能起振,但是宁可大一些,不可小。开关管的最大电流为:I==25A。
现有的逆变器,有方波输出和正弦波输出两种。方波输出的逆变器效率高,对于采用正弦波电源设计的电器来说,除少数电器不适用外大多数电器都可适用,正弦波输出的逆变器就没有这方面的缺点,却存在效率低的缺点,如何选择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了。
二、逆变器电路图大全
以上对两种比较简单的逆变器图对应做了介绍和各种逆变器电路图片大全的展示,希望对您能有所参考价值。更多请关注。
最简单的逆变器电路图
最简单的逆变器电路:
下图是一个简单逆变器的电路图.其特点是共集电极电路,可将三极管的集电极直接安装在机壳上,便于散热.不易损坏三极管.,我的简单逆变器用了十多年了,没出现过一次烧管的事.现给大家介绍一下制作方法.
变压器的制作:
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一个机床用的控制变压器.我用的是100W的控制变压器.将变压器铁芯拆开,再将次级线圈拆下来.并记录下每伏圈数.然后重新绕次级线圈.用1.35mm的漆包线,先绕一个22V的线圈,在中间抽头,这就是主线圈.再用0.47的漆包线线绕两个4V的线圈为反馈线圈,线圈的层间用较厚的牛皮纸绝缘.线圈绕好后插上铁芯.将两个4V次级分别和主线圈连在一起,注意头尾的别接反了.可通电测电压.如果4V线圈和主线圈连接后电压增加说明连接正确,反之就是错的.
可换一下接头.这样变压器就做好了. 电阻的选择.两个与4V线圈串联的电阻可用电阻丝制作.可根据输出功率大小选择电阻的大小,一般的几个欧姆.输出功率大时,电阻越小,偏流电阻用1W的300欧姆的电阻.不接这个电阻也能工作.但由
于管子的参数不一致有时不起振,最好接一个. 三极管的选择:每边用三只3DD15并联.共用六只管子.电路连接好后检查无错误,就可以通电调整了. 接上蓄电池,找一个100W的白炽灯做负载.打开开关,灯泡应该能正常发光.如果不能正常发光,可减小基极的电阻.直到能正常发光为止.再接上彩电看能否正常启动.不能正常启动也是减小基极的电阻.
调整完毕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我的逆变器和充电器做在了一个机壳内,输出并联在了家里的交流电源上.并安装上了继电器,停电时可自动切换为逆变器供电,并切断外电路,来电时自动接上交流电切断逆变器供电并转入充电状态.如果没有停电来电状态指示灯的话,停电来电时无感觉.
最简单的逆变器电路
最简单的逆变器电路:
下图是一个简单逆变器的电路图.其特点是共集电极电路,可将三极管的集电极直接安装在机壳上,便于散热.不易损坏三极管.,我的简单逆变器用了十多年了,没出现过一次烧管的事.现给大家介绍一下制作方法.
变压器的制作:
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一个机床用的控制变压器.我用的是100W的控制变压器.将变压器铁芯拆开,再将次级线圈拆下来.并记录下每伏圈数.然后重新绕次级线圈.用1.35mm的漆包线,先绕一个22V的线圈,在中间抽头,这就是主线圈.再用0.47的漆包线线绕两个4V的线圈为反馈线圈,线圈的层间用较厚的牛皮纸绝缘.线圈绕好后插上铁芯.将两个4V次级分别和主线圈连在一起,注意头尾的别接反了.可通电测电压.如果4V线圈和主线圈连接后电压增加说明连接正确,反之就是错的.
可换一下接头.这样变压器就做好了. 电阻的选择.两个与4V线圈串联的电阻可用电阻丝制作.可根据输出功率大小选择电阻的大小,一般的几个欧姆.输出功率大时,电阻越小,偏流电阻用1W的300欧姆的电阻.不接这个电阻也能工作.但由
于管子的参数不一致有时不起振,最好接一个. 三极管的选择:每边用三只3DD15并联.共用六只管子.电路连接好后检查无错误,就可以通电调整了. 接上蓄电池,找一个100W的白炽灯做负载.打开开关,灯泡应该能正常发光.如果不能正常发光,可减小基极的电阻.直到能正常发光为止.再接上彩电看能否正常启动.不能正常启动也是减小基极的电阻.
调整完毕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我的逆变器和充电器做在了一个机壳内,输出并联在了家里的交流电源上.并安装上了继电器,停电时可自动切换为逆变器供电,并切断外电路,来电时自动接上交流电切断逆变器供电并转入充电状态.如果没有停电来电状态指示灯的话,停电来电时无感觉.
单相逆变器多环反馈控制
摘要:应用了一个多环反馈控制策略来调节不间断电源逆变器的输出。分析了这种控制策略的时域与频域特性。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波形,结果证明了这种控制方法对线性负载和整流桥负载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逆变器;多环反馈;数字控制0 引言
过去对逆变器的研究侧重于采用新型高频开关功率器件,从而减小滤波器尺寸,优化输出滤波器设计以实现低输出阻抗等,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输出波形失真并改善负载适应性,但是还不够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的动态和静态特性,必须采用新的控制方法。采用重复控制技术,可以较好地抑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6363030制周期性干扰,但是,重复控制延时一个工频周期的控制特点,使得单独采用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动态特性极差,基本上无法满足逆变器的指标要求。如果将双环控制和重复控制相结合形成复合控制方法,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控制方法要占用较多的运算时间,提高了成本,使系统变得复杂。具有非线性补偿的滑模控制在逆变器的闭环控制中也得到了应用,尽管滑摸控制有着快速的动态响应,对系统参数和负载变化不敏感,但是建立一个令人满意的滑模面是很困难的。 电容电流采样的双环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动态反应速度,如果把顺馈控制和逆馈控制相结合,组成复合控制系统,那么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带有顺馈补偿的输出电压和滤波电容电流反馈的复合控制方案。l 逆变器的控制模型
图1是全桥逆变器的主电路图,Vd是直流电压源,S1~S4是4个IGBT开关管,L和C是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用于滤除逆变系统中的高次谐波。RL和RC是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阻抗。z是负载,负载可以是纯阻性也可以是非线性等。图1所示的逆变器主电路由于开关器件的存在是个非线性系统。但是,当器件的开关频率远远大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基波频率时,可以用状态空间平均和线性化技术来分析。按照图1所示,可以得到下面的逆变器模型的动态方程:式中:iC,iL,iZ,分别是通过电感,电容,负载的电流。
式中:ic,iL,iz上面的动态方程显示了逆变器中各个量的相互关系。在上面建立方程的过程中,逆变器可以看作一个具有恒定增益的放大器。以上述的动态方程为基础,可以设计一个如图2所示的复合控制器。图2中各参数的定义如表1所列。2 控制器模型的特性分析
在图2控制框图中,电压环作为逆馈瞬时控制外环,电流环作为逆馈瞬时控制内环。逆变器输出电压经过比例环节与参考电压比较,误差经过PI调节后作为电流控制内环的一部分基准,另一部分基准来自于参考电压的顺馈,这个复合基准与来自比例环节的电容电流比较后,再经过比例调节和放大环节就得到了逆变器开关管的输出电压。为了能够更清楚地分析上面的控制原理,现在采用下面的工程化分析方法,即 1)由于电压和电流逆馈环节的滤波常数很小,将其忽略;
2)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阻抗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较小,也将其忽略;
3)以线性电阻为负载对象分析。
取PI调节函数为可以对Uref实现误差为零的复现(证明略)。利用上面的分析,可以把图2化简为图3。这样,得到逆变器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极点和零点为通常则式(5)可以化简为根据上面的函数表达式,作出的闭环根轨迹如图4所示。图4中虚线部分是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的根轨迹,实线是本文所采用的复合控制的根轨迹图。图4(a)和图4(b)分别是轻载和满载的轨迹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本文所采用的控制方案由于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引入的附加零点,使闭环系统的根轨迹远离虚轴,大大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萼笋的值比较大,因此可以减少系统的调节时间,又不会造成系统较大的超调。3 仿真与实验
图5~图8是用逆变器验证上面的控制方案的仿真结果。图中的切换都是选在正弦波的波峰处,这种情况代表了切换的最大电压崎变。图中所示波形的动态调整时间小于0.5ms,稳态整流桥负载THD为1%。图9和图10是系统的开环和闭系统的相位裕度大于60℃,为数字控制的滞后,死区效应,滤波器的滞后特性等留有足够的稳定裕量。而且调节时间很快,通带内增益稳定,且相移很小。4 结语
分析了一个用于逆变器的复合控制技术,控制原理分析以及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稳定性好,稳态和动态性能优良,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逆变器控制技术。
逆变器电路图
上图是一个简单逆变器电路图,其原理如下:
C2是隔直电容,可以保护电路不过载,R2是振教荡调节电阻,大小为1-2欧,L1,L2是初级线圈,L3、L4是自振荡线圈,L5是输出线圈。
电源接通,电流通过R2限流,流经L3、L4中间抽头,再经两头尾抽头到功率管基极导通功率管,经L1、L2初级线圈,产生一次初级电流,再经变压器耦合,在L5形成次级电流,第一次振荡完成。在L1、L2形成电流同时,L3、L4也通过变压器形成第二次感应电流,再次导通功率管,这样这个自激振荡电路就这样振荡下去,直到断电或管子烧坏。
48v逆变器电路图 原理
通常逆变器的输入电压为12V、24V、36V、48V也有其他输入电压的型号,而输出电压一般多为220V,当然也有其他型号的可以输出不同需要的电压。逆变器的关键参数是:输出功率、转换效率、输出波形质量。只要比较一下这些参数就知道这款逆变器质量如何了。逆变器是一种常用设备,只要是属于常用型号,一般在电气维修点以及几乎所有的电子市场都会有售的,而且只要是技术还可以的电气维修店都是可以维修的,电子市场就更可以维修了。如果是非常用型号或者功率很大的情况下就只能去电子市场或者网上定制了。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一般情况下为220V,50Hz的正弦波)的设备。它与整流器的作用相反,整流器是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逆变器由逆变桥、控制单元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应用于空调、电动工具、电脑、电视、洗衣机、冰箱,、按摩器等电器中。
逆变器在选择和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直流电压一定要匹配;
每台逆变器都有标称电压,如12V,24V等,
要求选择蓄电池电压必须与逆变器标称直流输入电压一致。如12V逆变器必须选择12V蓄电池。
2)逆变器输出功率必须大于用电器的最大功率;
尤其是一些启动能量需求较大的设备,如电机、空调等,需要额外留有功率裕量。
3)正负极必须接线正确
逆变器接入的直流电压标有正负极。一般情况下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蓄电池上也同样标有正负极,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连接时必须正接正(红接红),负接负(黑接黑)。连接线线径必须足够粗,并且应尽可能减少连接线的长度。
4)充电过程与逆变过程不能同时进行,以避免损坏设备,造成故障。
5)逆变器外壳应正确接地,以避免因漏电造成人身伤害。
6)为避免电击伤害,严禁非专业人员拆卸、维修、改装逆变器。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